二胎 房屋二胎 二胎房貸 二胎房貸利率 民間二胎 房貸請洽0975-751798賴經理 http://bossbank.com.tw/
內容來自hexun新聞
中國如何面對全球天然氣市場?
【策論】中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面對逐漸成形的全球天然氣市場,中國應該加強國際合作,同時推進能源市場化改革,深度參與遊戲規則的制定。文 | 徐斌近期美國頁巖氣革命,加劇瞭全球天然氣市場化程度。市場力量如供求關系以及價格機制對石油天然氣的投資與消費變得非常關鍵。另一方面,全球能源市場化發展需要相應的“遊戲規則”,例如金融市場的套期保值和對沖合約,各種投資條約、貿易協定等,正在逐漸發揮更大的作用。中國正在成為天然氣消費大國,天然氣進口增長越來越快,如何從治理的層面評估這些機制對能源市場發展的作用,以及中國如何有效參與或建構這些能源機制變得越來越重要。比石油更大的風險從需求側而言,相比石油,天然氣更加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且和居民生活息息相關,面對市場失靈的抗風險能力更弱。而從供給側來看,全球天然氣市場相比石油市場卻更加不穩定。首先,相比石油市場而言,全球天然氣壟斷色彩更加濃烈。世界石油市場形成之初最典型的特點就是國際石油巨頭的絕對壟斷,壟斷或卡特爾組織的存在控制著能源的價格。相對於全球石油市場,天然氣市場很大程度呈現地區性特點,全球化整合程度較低,更易產生壟斷。國際天然氣交易主要是雙邊壟斷(賣方壟斷和買方壟斷)的談判而非完全競爭,原因在於天然氣的跨境貿易主要依賴於管道這樣一個單一交通基礎設施,少量以LNG形式交易。考慮到天然氣較高的基礎設施成本和資產專用性,壟斷勢力控制著從生產者到終端消費者的整個供給鏈環節。因此,歧視性的壟斷價格體系在天然氣市場占主導地位。例如歐洲天然氣市場就受制於俄羅斯天然氣壟斷企業。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擁有俄羅斯天然氣出口的法定壟斷權。這些天然氣大部分通過長期合約出口至歐洲,並且根據傳統的與石油產品掛鉤的凈回值系統定價。在1980年代早期,市場價值原則就被應用在荷蘭國有天然氣公司氣體聯合公司(Gasunie)與其客戶之間的談判之中,並且成為歐洲大陸天然氣定價的基礎,長期協議的供給也被一直沿用到今天。俄羅斯和前蘇聯國傢輸氣管道建成後開始向歐洲出口天然氣,這種向歐洲出口管道氣的合約從1970年代就已經開始,一直持續到今天。合同期限一般為20到25年。合同規定,買方有權利提出每年的購買額(年度合約量,ACQ),但是其必須全額接收,或者在任何情況下,按照照付不議(TOP)的比例支付,這個比例一般在年度合約量的85%左右。另外,隻要在合約年之內完全按照照付不議的數量支付,每月或者每天之中的供給量可以自由調整,企業除去運輸成本後以不同的凈利潤價格向不同市場供給天然氣。從本質上講,這是一種利用壟斷勢力的歧視性定價體系,由於這種合約和定價模式相對簡單,使其在歐洲占主導地位並一直保持到21世紀前十年。其次,更多的外部性因素困擾全球天然氣市場,並且波動著天然氣的價格。以石油為例,國際油價的劇烈波動是外部性主要體現之一,這將對一國的財政和經濟狀況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石油市場已經高度全球一體化,一個地區供應的中斷通過價格高企傳導給所有的消費者。油價劇烈波動的間接影響也顯而易見,對於石油進口國而言,經濟下滑很大程度是石油進口成本上升的結果,這在一定程度是由於石油具有剛性需求的特點。有學者觀察到,二戰後美國經濟衰退11次中的10次是由於油價上升的結果。此外,石油價格的上漲石油價格劇烈波動還可能導致投資無法預期,特別是上遊項目的投資不足。天然氣的交易更加依賴油氣管線以及LNG基礎設施,其外部性更加脆弱。從生產商到消費者長途運輸過程中,要經歷第三方的過境國,生產國與過境國之間的矛盾沖突會造成下遊消費國大規模的經濟社會問題。2009年1月俄烏天然氣爭端導致摩爾多瓦、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塞爾維亞、波斯尼亞、黑塞等國傢天然氣供應停止兩周,企業和學校以及其他公共機構關閉,深刻地影響瞭公共生活。面對這樣的市場局面,更需要規范全球天然氣市場,但相比石油市場,其難度更加大。難在哪裡?首先,相比石油天然氣的公共屬性更加明顯。石油天然氣本身作為商品顯然不屬於公共品,但其背後的戰略石油儲備制度(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SPR)卻具有典型的公共品屬性。IEA(國際能源機構)最核心的是兩個短期供給管理機制:即1974年建立國傢石油儲備項目(IEP)和1979年緊急協調應急機制(CRM),即OECD國傢90天的應急石油儲備以及共享機制。 石油價格穩定作為公共品有益於所有經濟體。戰略石油儲備機制的設計主要為瞭應對市場供應中斷以及價格波動風險,但其戰略儲備的成本相對集中。一些較小經濟體沒有建立戰略儲備的經濟實力,卻受益於穩定的石油價格。 1973年世界石油危機以後,IEA各成員國均相繼建立瞭各自的石油儲備體系。目前IEA成員國中,主要的儲備來源是企業的商業儲備,僅美國和日本等少數國傢擁有政府儲備,成本和利潤考慮是主要原因。石油供應端閑置生產能力是應對油價波動的機制之一,具有公共品的屬性。沙特等國(包括科威特、阿聯酋)擁有巨大的石油儲備,扮演著協調性生產者角色,並維持歐佩克石油價格平衡。歐佩克組織內各國的石油儲備、石油生產能力、投資政策、外匯需求等方面存在著極大差異,貼現率不盡相同。沙特、科威特、阿聯酋擁有巨大的石油儲備,更關心未來國際石油市場的長期發展,不希望石油的現價高被其他新能源所替代,因此主張增產保持石油價格穩定,並起著歐佩克配額分配紀律約束機制的作用。相比之下,天然氣市場的物流儲運更依賴基礎設施,這也加劇瞭天然氣的公共屬性,而且也使其交易變得更加不透明。以石油為例,石油市場全球化程度很高,透明程度卻不高,原因在於某些產油國產出水平報告往往並不正式,而一些主要消費國數據又往往缺乏準確性。由於各國能源競爭的加劇,大部分國傢的能源交易傾向雙邊交易,一般都涉及保密條款。這就影響瞭市場交易的透明度,導致市場供求信息不能得到充分反映。另外,由於能源供應的國傢戰略性質,大量能源交易背後都有政治因素考量, 而非基於企業最優成本測算,這不僅使企業交易的真實價格信號失真,也擠兌瞭私人或企業的投資行為。企業投資決策一般基於市場信息判斷,這些信息可以由交易雙方共同產生,也可以通過第三方獨立產生。然而,由於監管失靈或其他原因,第三方獨立產生的信息在現實中容易受到各方面利益的影響而喪失其獨立性,導致企業的鉆探活動或庫存等信息的發佈可能並不真實,往往直接影響石油天然氣的價格。一般而言,鉆探活動與石油天然氣價格之間存在相關關系,庫存超預期的下降會導致價格升高,而庫存超預期的增加會導致價格降低。在天然氣領域,歐亞大陸流行的天然氣定價機制,即與石油產品價格掛鉤的長期合約以及照付不議,盡管保障瞭供應商投資的合理收益,卻使得價格信號失去意義。相反,作為供應商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面臨問題是:它接受的價格信號無從瞭解歐洲消費者的偏好,這會影響其基本的投資決策,從而可能導致市場失靈。全球治理的嘗試市場失靈的問題並不歸因於行為體自身的缺陷,而是歸因於體系結構和制度的匱乏。市場失靈的糾正是可能的,所需要的是集體行動,而不一定是國傢幹預行為。在石油市場壟斷和不完全競爭條件下,要解決全球和區域層面市場失靈的問題,買賣雙方國傢的公共政策往往受到局限。因此,人們認為,建立一個對應的機制以對沖對方的市場勢力變成瞭次優的選擇。1960年歐佩克建立可以看做是一個直接的應對七姐妹壟斷地位的機制反應,1974建立的國際能源機構(IEA),就是一個試圖增加需求方市場勢力的例子。IEA主要包括國際能源綱領協議,信息和情報系統。IEP和CRM這兩個機制設計過程對石油市場產生瞭巨大的影響,開啟瞭世界原油市場自由化的時代。歐佩克國傢從此以“石油禁運”作為政治武器不再可能,能源消費國有效避免瞭石油中斷的風險。更為重要的是,由於市場參與者人數眾多,操縱市場成本高昂,因此,在充分競爭條件下保證瞭原油市場價格的總體穩定。總體上,IEA在應對全球市場供應中斷以及價格波動風險,糾正市場失靈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另一個重要的例子是期貨市場的對沖合約。盡管石油天然氣期貨種類非常豐富,但都有兩個基本功能:一是價格發現,對邊際價格的變動即時顯示;二是風險規避,即允許公司在限定的時間內對沖價格風險,給予市場投資者低交易費用的投資機會。從1978年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推出第一個成功的石油期貨合約,經過近30年發展,目前形成紐約、倫敦、東京和新加坡四大交易所。期貨價格已成為一個國傢原油價格變化的預先指標和石油市場的基準價。交易所公開競價交易形成瞭市場對未來供需關系的信號,並向世界各地實時公佈交易行情,石油交易商可以隨時得到價格信息。目前全球石油消費的三大區域北美、歐洲和亞太,其中北美和歐洲都已形成瞭非常權威的價格基準,即北美地區的WTI和歐洲地區的佈倫特,亞太地區則普遍以迪拜和阿曼原油均價作為原油貿易的價格基準。近年來,基於交易中心的樞紐定價機制在天然氣市場也在急速發展。在美國和英國,天然氣市場價格由樞紐交易中心決定(特別是現貨市場),分別是亨利港和NBP。在亞洲,LNG合約是基於原油價格的指數(盡管現貨市場也在發展)。歐洲大陸國傢的天然氣貿易按照傳統,通過與石油產品價格掛鉤的長期合約交易。因此,由於不同區域的價格形成機制存在顯著不同,2012年國際貿易中的天然氣價格,亞洲比美國相同產品的價格高5倍,比歐洲的價格高3倍。但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急劇轉變。北美地區可能正在經歷“天然氣供給過剩”,美國頁巖氣革命使2010年至2012年亨利港天然氣拉至非常低的價格。歐洲始於2009年的與石油掛鉤的定價機制正在轉向基於樞紐定價機制。 至2013年,歐洲天然氣銷售的大部分將給予樞紐價格而非石油價格。這已經被除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和阿爾及利亞索納查契(Sonatrach)公司以外的賣方所接受。在這種背景下,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被迫放下壟斷企業身段。2012年,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同意降低長期合約基價而非承認樞紐價格指數,並與許多客戶達成協議,將減少其長期合約基價的7-10%,照付不議水平將下降至約60%。其次,機制設計主要是為瞭信息溝通和交流,增加透明度和互信程度,從而起到降低交易費用的作用。第三,制度設計是為市場交易建立有約束力的規則與標準,這些機制可以有效解決歧視性定價以及油氣管線爭端、海洋運輸、環境破壞等外部性問題導致的市場失靈風險。中國的選擇目前,中國已經與周邊石油天然氣生產國與消費國建立瞭相應的協調機制,例如中亞油氣管線已經建立中亞區域合作能源協調委員會(CAREC),正在圍繞多樣化的能源資源供應這一目標開展實質性項目合作。中緬油氣管線的協調機制是否可以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協定框架?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自2008年美國高調介入《跨太平洋(601099,股吧)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有可能改變亞太地區的自由貿易格局,中國應積極參與談判進程,以在規則競爭的層面上占據主動。交易中心定價對價格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中國要加快建立上海作為樞紐交易中心建設的步伐。全球石油天然氣生產與消費的錯配,以及歐美主導油氣價格,導致亞洲溢價現象突出。由於亞太地區原油貿易缺乏一個能反映本地區供需關系的價格基準,亞洲的原油參照中東的現貨評估價格。這種基於現貨市場的價格體系受北美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不能很好地反映亞太地區的市場現狀。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卻沒有相對獨立的原油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國內原油和成品油定價不得不被動、單向參考國際市場價格,這樣的價格難以真實反映中國國內石油市場的供需現狀。因此,建設中國的原油期貨市場,就有可能形成一個能為生產方和消費方共同接受的價格基準,促進公平的國際原油貿易秩序形成。亞太天然氣市場仍然以長期合同定價方式為主,但也正在呈現出歐洲大陸那種混合定價機制的特征。從趨勢上看,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天然氣的長期合同定價方式與交易中心定價方式將同時存在並且相互作用。交易中心定價的天然氣規模增長,將擴大長期合同的靈活性,從而使得兩種定價方式之間的差距變得越來越小。因此,亞太地區以及中國的石油天然氣的消費增長,交易定價中心的定價機制的供給十分關鍵。此外,上海合作組織(SOC)框架下推進法律或規則層面的能源機制安排,是中國當前優先應當考慮的步驟之一。最後,需要推進中國能源市場化改革,有助於中國成為融入全球能源治理體系的重要角色。中國的能源價格與國際市場的接軌是時間問題,中國能源市場化有助於中國盡快融入全球能源的市場治理體系中,成為全球能源市場的維護者。(作者系中國石油(601857,股吧)大學(北京)能源戰略研究院副教授)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4-01-08/161257221.html
留言列表